Baidu
map

中国近代史重要考点综合题

分类:资讯 时间:2023-11-10 来源:本站 作者:小编

综合题

21.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材料三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生死关头”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国共产党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请你举出一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相关事例。

(4)请你以“全民抗疫,增强民族凝聚力”为主题搜集一则素材。谈谈你对民族凝聚力与民族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2)五四运动

(3)国共合作(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各地医疗队逆行直上支援武汉、上海等地;展现“中国速度”短时间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各地免费向疫区运送生活物资;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抗疫感人事迹和抗疫精神等(任意一点言之有理皆可)

认识: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指的是针对诸侯国势力过于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统治,采取了主父偃建议,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指的是针对诸子百家批评皇帝政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

(2)根据材料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口号,五四运动中的民族精神指的是五四精神,“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同胞起来呀”体现了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设法开国民大会”体现追求民主和科学的进步精神;“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和献身精神等。

(3)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指的是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可以列举不同政党、不同民族、社会各界抗战的史实,如中国共产党方面,将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地道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胜利等;国民党方面,取得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的胜利等;爱国华侨支持抗战,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等;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投入抗战等。

(4)根据搜集所得,“全民抗疫,增强民族凝聚力”为主题的素材有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上海等地;展现“中国速度”短时间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各地免费向疫区运送生活物资;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抗疫感人事迹和抗疫精神等。从团结抗战到团结抗疫,说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等。


版权声明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安中考网 www.hytale-nav.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xazgknews@163.com】

标签
二维码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必看
必看
  • 西安市鄠邑区甘亭中心学校荣获西安市“红领巾法学院”示范学校称号
  •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规范课外读物 落实“五项管理
  • 周至县广济初中课后服务旗操
  • 标签
    热榜
    QQ

    微信扫一扫

    WeChat
    Top
    Baidu
    map